攝影:徐子玉、謝澤旻(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三年級)
文:卓谷翰(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三年級)
文:卓谷翰(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三年級)
Q:請問在參與夜市劇場工作坊之前,您抱持著甚麼樣的心態加入這個團隊?本次活動或是原型樂園本身有甚麼樣的特質,與您身為表演者的理想或是憧憬契合?
A:因為我之前是讀應用戲劇的,之前是在做論壇劇場。論壇劇場劇中的內容是關乎社會議題的,在演出之後會請觀眾討論劇中的社會議題,然後再請觀眾上台取代劇中的角色來改變這件議題,所以身為論壇劇場的演員,必須要能跟觀眾互動,後來的演出都是即興的不論觀眾說了甚麼,我們都要用劇中的角色去回應。它就是一種跟民眾有所互動,有所連結的一種戲劇。我不喜歡「黑盒子」這件事情,就是坐在劇院裡,觀眾是非常壓抑的,被限制很多自由,被綁在椅子上被迫接受台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又不能回應。我想要做的是有真實互動的事情。就是「在發生的東西」是我跟觀眾共同創造出來的。所以這就可以說是與原型樂園的某種契合吧。
Q:對於Joshua Sofaer本人,或是他的共生式展演有何看法?進入工作坊後,與他有何藝術上的交流?
A:我所理解的共生式展演,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在互動的當下所發生的那些事情,而每次發生的都是不一樣的,非如傳統戲劇是既定的。Joshua會創造很多不同的經驗,對觀眾而言,參加他的演出就能得到日常生活中不會碰到的經驗,但這樣的經驗能讓觀眾反省日常生活當中的問題。之後我也想問Joshua這個夜市劇場與他所想像的有甚麼不一樣。
Q:工作坊集結了八位共同參與夜市劇場的藝術家,您覺得您與這些人的共同特質是甚麼?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印象非常深刻的表演或是佚聞?
A:就工作期間跟我住在同一棟的五名表演者來說,共同特質大概就是很愛吃,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做菜和計劃下一餐的內容,最常一同出門的原因是買菜.另外一個奇怪的發現就是每一個人的額頭都可以放下五指那麼的高(應該都不是因為髮線退後啦),這似乎值得研究.
Q:如夜市劇場這般於戶外空間直接與民眾接觸的展演機會,想必與您先前在課堂中對學生的教授有很大的不同。對於這兩種觀者的差異,您是否對自己心理上作了額外的建設?亦或是對自己有甚麼特別的要求?
A:我覺得沒有那麼不同,就是因為我有教課的經驗,所以才能應付夜市劇場諸多的狀況。因為我教課的方式不一樣,我討厭講課這件事情,我想要先讓學生試作之後再來問我問題,所以事實上,學習是在他們問我問題,以及我解答的時候所產生的。這跟在觀眾作互動的時候是同樣的道理,我教的學生是三歲到六十三歲,各式各樣的人。我不能預期會得到甚麼樣的回應,也不能預期跟觀眾的交流會是甚麼樣的形式,我只有在他反應給我的那一剎那,我才能決定我要回應甚麼樣的東西。所以這就是經驗很重要的部分,有了經驗才能知道怎麼和觀眾相處。這也是也是我覺得夜市劇場特別的地方,表演者事實上帶了很大一部份的自己參與在演出中,而不是排練過的某個人格.
Q:對於您所從事的戲劇演出這門領域,您覺得它讓人們得到了甚麼?是以甚麼樣的形式讓觀眾在心靈上得到昇華?
A:演出會在觀眾身上創造一個新的經驗,美感或說昇華就是在這個新的經驗和觀眾所處的社會以及自身經歷產生交互作用時產生, 我覺得戲劇這件事,也許劇團演出整體的設計會影響觀眾怎麼思考這件事情,但是最終的決定權、詮釋權還是在觀眾手上,這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剛剛說了很多理想化的東西,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很想達到的目標,但實際上有沒有真正被觀眾收到,我還沒做完我也還不了解,但是對我來說那才是最重要的。
A:因為我之前是讀應用戲劇的,之前是在做論壇劇場。論壇劇場劇中的內容是關乎社會議題的,在演出之後會請觀眾討論劇中的社會議題,然後再請觀眾上台取代劇中的角色來改變這件議題,所以身為論壇劇場的演員,必須要能跟觀眾互動,後來的演出都是即興的不論觀眾說了甚麼,我們都要用劇中的角色去回應。它就是一種跟民眾有所互動,有所連結的一種戲劇。我不喜歡「黑盒子」這件事情,就是坐在劇院裡,觀眾是非常壓抑的,被限制很多自由,被綁在椅子上被迫接受台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又不能回應。我想要做的是有真實互動的事情。就是「在發生的東西」是我跟觀眾共同創造出來的。所以這就可以說是與原型樂園的某種契合吧。
Q:對於Joshua Sofaer本人,或是他的共生式展演有何看法?進入工作坊後,與他有何藝術上的交流?
A:我所理解的共生式展演,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在互動的當下所發生的那些事情,而每次發生的都是不一樣的,非如傳統戲劇是既定的。Joshua會創造很多不同的經驗,對觀眾而言,參加他的演出就能得到日常生活中不會碰到的經驗,但這樣的經驗能讓觀眾反省日常生活當中的問題。之後我也想問Joshua這個夜市劇場與他所想像的有甚麼不一樣。
Q:工作坊集結了八位共同參與夜市劇場的藝術家,您覺得您與這些人的共同特質是甚麼?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印象非常深刻的表演或是佚聞?
A:就工作期間跟我住在同一棟的五名表演者來說,共同特質大概就是很愛吃,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做菜和計劃下一餐的內容,最常一同出門的原因是買菜.另外一個奇怪的發現就是每一個人的額頭都可以放下五指那麼的高(應該都不是因為髮線退後啦),這似乎值得研究.
Q:如夜市劇場這般於戶外空間直接與民眾接觸的展演機會,想必與您先前在課堂中對學生的教授有很大的不同。對於這兩種觀者的差異,您是否對自己心理上作了額外的建設?亦或是對自己有甚麼特別的要求?
A:我覺得沒有那麼不同,就是因為我有教課的經驗,所以才能應付夜市劇場諸多的狀況。因為我教課的方式不一樣,我討厭講課這件事情,我想要先讓學生試作之後再來問我問題,所以事實上,學習是在他們問我問題,以及我解答的時候所產生的。這跟在觀眾作互動的時候是同樣的道理,我教的學生是三歲到六十三歲,各式各樣的人。我不能預期會得到甚麼樣的回應,也不能預期跟觀眾的交流會是甚麼樣的形式,我只有在他反應給我的那一剎那,我才能決定我要回應甚麼樣的東西。所以這就是經驗很重要的部分,有了經驗才能知道怎麼和觀眾相處。這也是也是我覺得夜市劇場特別的地方,表演者事實上帶了很大一部份的自己參與在演出中,而不是排練過的某個人格.
Q:對於您所從事的戲劇演出這門領域,您覺得它讓人們得到了甚麼?是以甚麼樣的形式讓觀眾在心靈上得到昇華?
A:演出會在觀眾身上創造一個新的經驗,美感或說昇華就是在這個新的經驗和觀眾所處的社會以及自身經歷產生交互作用時產生, 我覺得戲劇這件事,也許劇團演出整體的設計會影響觀眾怎麼思考這件事情,但是最終的決定權、詮釋權還是在觀眾手上,這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剛剛說了很多理想化的東西,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很想達到的目標,但實際上有沒有真正被觀眾收到,我還沒做完我也還不了解,但是對我來說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