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莊皓蓁(紀錄組成員,藝創三)
攝影:徐碩鴻(紀錄組成員,藝創三)
攝影:徐碩鴻(紀錄組成員,藝創三)
Q:您從事過許多行業,這是否能幫助您在此次夜市劇場的創作中,更加容易的轉換角色並融入人群?
A:由於小時候家裡是做生意的,爺爺也在羅東夜市擺攤算命,所以不會對市場感到陌生。畢業後我從事過各類工作,包括送貨員、洗冰箱、鋁門窗、測量員、國高中代課老師……等等,目前則是在《更生日報》任職編輯。
這些職業經驗的累積,雖然並不直接影響到我在演出時角色的轉換,卻讓我能夠對於節目的發想更加靈活。另外像是小販、老師等職業,都是一對多的接觸人群,所以能夠幫助我更加容易融入人群。
Q:工作坊結束後是否會想要繼續探索劇場領域?您之前的戲劇經驗會不會影響面對觀眾的情緒?
A:大學曾經參加過校內的戲劇比賽,雖然那一次的經驗變成了一種陰影,但也是透過練習慢慢地克服,我在此次演出後仍會持續探索這個領域,因為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之後還是會持續關注這種非制式的劇場表演。
Q:對於此次約書亞先生在創作坊的運作模式有什麼想法?是否與預期中的有所落差?
A:從職場重回學校後,有機會接觸自己一直很感興趣的劇場藝術,另外也是在學校認識了秦嘉嫄老師,有了參與此次工作坊的機會。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工作坊,所以並沒有太多先入為主的想像,但是我很喜歡Joshua Sofaer的作法──在限制的時間與元素中創作,在壓力中激發創意、並發揮自己的潛能。
Q:您對於夜市劇場的看法如何?是否希望帶給花蓮或是自強夜市新的可能性?
A:我是在地的花蓮人,所以能有更多的機會與攤商作直接的接觸與溝通。其實花蓮的夜市不多,也以販賣食品為主,這樣的演出形式多少打破了花蓮夜市給人的印象。而且我們要舉辦夜市劇場的那一區域剛好是最近新添設的範圍,或許可以藉此次演出幫忙打響知名度。其實一開始會很擔心這樣的演出,會不會引起夜市攤商的反彈,但隨著排練時間的推進,我能夠以樂觀的心態看待此事,因為攤商們也是蠻熱情的,甚至也想加入這次的表演,真正開始著手進行後,是比想像中順利的多的。
透過這次的夜市劇場,想要將此種演出模式帶到花蓮,因為花蓮看表演的風氣還不太盛行,另外因為地域因素,想要觀賞這種類型的演出通常必須北上,所以希望這種形式的演出也能經常的在花蓮發生。
在自己的想像中,會覺得如果這一次的演出順利,或許能有與自強夜市長期合作的可能?有點像是駐村藝術家的形式,這樣的表演不一定要受限於花蓮的夜市,或許可以與花蓮的巷弄文化、小商店,有更緊密的串聯。
Q:這次演出中,您最喜歡的作品為何?
A: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從推廣議題出發,而是從自身的生命經驗發想,因此發展出「風水世家」、「海濱街62號」等作品,但是過程中或許會接觸到一些議題,像是我們的老房子、老故事,剛好就可以結合花蓮的民宿產業,而我的故事也會與老街道、老街景、整個花蓮的改變,有相似的脈動。
在自己的演出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海濱街62號」,雖然是從伙伴的點子發展出來的,但卻讓我感觸最深,因為目前這棟房子正在做整修,這是我從小到大成長的地方,到現在整個內部敲掉整修,這段過程結合我的創作,是能夠帶給自己最多感受的。
A:由於小時候家裡是做生意的,爺爺也在羅東夜市擺攤算命,所以不會對市場感到陌生。畢業後我從事過各類工作,包括送貨員、洗冰箱、鋁門窗、測量員、國高中代課老師……等等,目前則是在《更生日報》任職編輯。
這些職業經驗的累積,雖然並不直接影響到我在演出時角色的轉換,卻讓我能夠對於節目的發想更加靈活。另外像是小販、老師等職業,都是一對多的接觸人群,所以能夠幫助我更加容易融入人群。
Q:工作坊結束後是否會想要繼續探索劇場領域?您之前的戲劇經驗會不會影響面對觀眾的情緒?
A:大學曾經參加過校內的戲劇比賽,雖然那一次的經驗變成了一種陰影,但也是透過練習慢慢地克服,我在此次演出後仍會持續探索這個領域,因為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之後還是會持續關注這種非制式的劇場表演。
Q:對於此次約書亞先生在創作坊的運作模式有什麼想法?是否與預期中的有所落差?
A:從職場重回學校後,有機會接觸自己一直很感興趣的劇場藝術,另外也是在學校認識了秦嘉嫄老師,有了參與此次工作坊的機會。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工作坊,所以並沒有太多先入為主的想像,但是我很喜歡Joshua Sofaer的作法──在限制的時間與元素中創作,在壓力中激發創意、並發揮自己的潛能。
Q:您對於夜市劇場的看法如何?是否希望帶給花蓮或是自強夜市新的可能性?
A:我是在地的花蓮人,所以能有更多的機會與攤商作直接的接觸與溝通。其實花蓮的夜市不多,也以販賣食品為主,這樣的演出形式多少打破了花蓮夜市給人的印象。而且我們要舉辦夜市劇場的那一區域剛好是最近新添設的範圍,或許可以藉此次演出幫忙打響知名度。其實一開始會很擔心這樣的演出,會不會引起夜市攤商的反彈,但隨著排練時間的推進,我能夠以樂觀的心態看待此事,因為攤商們也是蠻熱情的,甚至也想加入這次的表演,真正開始著手進行後,是比想像中順利的多的。
透過這次的夜市劇場,想要將此種演出模式帶到花蓮,因為花蓮看表演的風氣還不太盛行,另外因為地域因素,想要觀賞這種類型的演出通常必須北上,所以希望這種形式的演出也能經常的在花蓮發生。
在自己的想像中,會覺得如果這一次的演出順利,或許能有與自強夜市長期合作的可能?有點像是駐村藝術家的形式,這樣的表演不一定要受限於花蓮的夜市,或許可以與花蓮的巷弄文化、小商店,有更緊密的串聯。
Q:這次演出中,您最喜歡的作品為何?
A: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從推廣議題出發,而是從自身的生命經驗發想,因此發展出「風水世家」、「海濱街62號」等作品,但是過程中或許會接觸到一些議題,像是我們的老房子、老故事,剛好就可以結合花蓮的民宿產業,而我的故事也會與老街道、老街景、整個花蓮的改變,有相似的脈動。
在自己的演出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海濱街62號」,雖然是從伙伴的點子發展出來的,但卻讓我感觸最深,因為目前這棟房子正在做整修,這是我從小到大成長的地方,到現在整個內部敲掉整修,這段過程結合我的創作,是能夠帶給自己最多感受的。